当前位置:群英聚首 >> 最新动态 >> 正文
武汉理工大学木士春ACB丨氧八面体空隙限域碘单位点RuO2催化剂用于水还原!焦吉祥/陈钉/赵宏宇共同一作
来源:木士春教授研究团队 个人网站 发布日期:2024-09-28

科研动态 Gaussian 2024年09月28日 18:09 上海

碘(I)具有丰富的核外电子和较高的电负性,可以通过I单位的电子调谐效应提高催化剂的性能,然而碘原子总是位于催化剂浅表面,导致挥发速度快,催化稳定性差。

2024927日,武汉理工大学木士春团队在Applied Catalysis B: Environment and Energy期刊发表题为Oxygen Octahedral Void-confined Iodine Single-site RuO2 Catalysts for Water Reduction的研究论文,团队成员焦吉祥陈钉赵宏宇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,木士春为论文通讯作者。

该研究通过在空气中加热RuI3,设一种单位点I掺杂RuO2催化剂,其中I的浓度由浅到深逐渐增加。这确保了部分I原子位于RuO2的氧八面体空隙中,成为催化剂深表面的单位点,从而避免了催化过程中的I损失。I的引入降低了Ru的价态,增强了*HRu活性物质上的吸附,从而在碱性介质中实现了卓越的析氢活性(14mV@10mA cm-2)。此外,八面体氧空隙对I单原子的限制作用和稳定的I-O键使催化剂的耐久性达到50小时。

研究人员选择RuI3作为前驱体,以验证采用空间约束策略构建单位I掺杂RuO2催化剂的可行性。具体来说,在空气气氛中加热富含IRuI3I原子和Ru原子被氧原子分离,小部分I原子被约束在RuO2深表面的氧八面体空隙中,形成稳定的单位I掺杂RuO2ISS-RuO2)催化剂。通过双球差校正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(AC-STEM)和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光谱(XAS),证实了I单址占据Ru位点,并形成稳定的I-O键。I的引入改变了RuO2的电子分布,降低了Ru的价态。因此,它在碱性溶液中表现出优异的活性和稳定性。DFT计算进一步验证了限域策略的可行性,并表明单位I的引入确实优化了中间产物在Ru活性物质上的吸附,并改变了速率决定步骤(RDS),极大促进了HER过程。

1. a)ISS-RuO2制备的示意图。b)TEM图像,c)典型的高分辨率STEM图像(插图为相应的SAED图),d)STEM映射及I-RuO2-300的相应元素分布。I-RuO2-200I-RuO2-300I-RuO2-400e)XRD图谱,f)XPS全谱图,g)I 3d高分辨XPS图谱。2. a)突出的单位点I原子,b)相应的强度剖面,c)I-RuO2-300在不同刻蚀时间的I含量。d)I-RuO2-300RuO2N2吸附-脱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图。e)I-RuO2-300Ru箔、RuO2RuI3Ru KXANES光谱(插图为放大的吸收边)。f)I-RuO2-300Ru箔、RuO2RuI3的傅里叶变换EXAFS光谱。g)I-RuO2-300I2I KXANES光谱(插图为放大的吸收边)。h)I-RuO2-300I2的傅里叶变换EXAFS光谱。i)I-RuO2-300RuO2Ru 3p高分辨XPS图谱。3. a)LSV极化曲线,b)相应的过电位(@1050 mA cm-2)c)塔菲尔斜率,d)0.95Vvs. RHE)的电容电流随扫描速率的变化及通过线性拟合估算的Cdl值,e)1 M KOHI-RuO2-300RuO2RuI3Pt/C的电化学阻抗谱(EIS),频率范围为0.01-105 Hzf)I-RuO2-300的循环稳定性(插图为I-RuO2-300在恒定电流密度下的时间相关过电位)。g)I-RuO2-300与近期报道的含Ru电催化剂在1 M KOH10 mA cm-2HER性能的比较。4. a)晶体中I的优化模型。b)差分电荷密度(DCD),c)ISS-RuO2的差分电荷密度的剖面着色图。d)基于Bader电荷分析描述的电子转移差异,e)电子局域函数(ELF),f)功函数(WF),g)UPS光电子能谱,h)功函数的示意图,i)ISS-RuO2RuO2的能带图。d轨道分裂为充满电子的下哈伯德带(LHB)和空的上哈伯德带(UHB),能量差为Uj)HER过程中ISS-RuO2RuO2Ru位点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。

总之,该研究展示了一种高活性、高稳定性的I单位掺杂RuO2ISS-RuO2)催化剂,通过限域策略将I单原子封装在近体相的氧八面体空隙中,从而消除了电化学反应过程中I的挥发。得益于单位I掺杂对Ru电子结构的影响,水解解离和羟基解吸所需的能垒显著降低。此外,ISS-RuO2还将电化学RDSVolmer步变为Tafel步,优化了反应动力学。同时,氧八面体空隙和I-O键的结合效应防止了I单原子的溶解。这些优点使得ISS-RuO2在超低过电位(14mV@10mAcm-2)下具有出色的析氢反应(HER)性能,并显著提高了稳定性。毫无疑问,该研究将促进Ru基催化剂的应用,并为探索高效稳定催化剂提供思路。

Copyright © 2005 Polymer.cn All rights reserved
中国聚合物网 版权所有
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

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929号

工商备案公示信息

京ICP证050801号

京ICP备12003651号